要求退貨時,發(fā)現已被拉黑
近年來,隨著醫(yī)美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肉毒素作為一種常見的醫(yī)療美容產品,因其顯著的除皺、瘦臉效果而備受追捧。然而,這一市場也逐漸成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假冒肉毒素泛濫成災,嚴重威脅著公眾的健康安全。近期,南京市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重大制售假冒“注射用A型肉毒素”案件引發(fā)關注,揭露了這一灰色產業(yè)鏈的驚人內幕。
小線索牽出黑產鏈
2022年4月,南京的王女士為了除皺、瘦臉,通過微商范某購買了10瓶某品牌“注射用A型肉毒素”,并自行注射到臉部。然而,使用后不久,王女士便出現了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當她聯(lián)系賣家要求退貨時,卻發(fā)現自己已被拉黑。王女士只能報警求助。在此期間,公安機關還接收到上級轉發(fā)的關鍵線索,表明有人正通過網絡渠道向該地區(qū)大量販賣偽造的“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通過深入調查,警方發(fā)現肉毒素存在諸多疑點,如藥品溯源碼“一碼多掃”、“同時間段多地掃碼”等異常情況。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逐漸將目標鎖定在山東淄博的一家藥品公司。這家公司名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但實際上并不具備藥品生產資質。行動中共計抓捕了14名犯罪嫌疑人。在搜查過程中,警方當場繳獲了大量用于生產假冒肉毒素凍干粉針劑的原材料,總量達到5噸之巨,同時還發(fā)現了18套生產設備和超過30萬件的包裝工具。更為嚴重的是,警方還查扣了當日正準備出貨的近3萬瓶成品肉毒素凍干粉針劑,有效阻止了這些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假藥流入市場。
據犯罪嫌疑人于某供述,公司采購購進含有肉毒素的原液,隨后將這些原液與凝膠、甘露醇、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約50毫升原液混合成2至3升液體)進行混合。混合后的液體被進一步分裝到7毫升的西林瓶中,并經過凍干工藝處理,最終制成肉毒素凍干粉針劑。每瓶僅1.5元,并以每瓶20元的低價批發(fā)給下游銷售商。這些產品在市場上經過層層加價,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價格已飆升至數百元乃至上千元,暴利驚人。警方進一步調查發(fā)現,該假冒肉毒素的銷售網絡遍布全國20多個省份,涉案金額約380萬元。犯罪嫌疑人郭某在明知于某不合法的情況下,仍通過網絡平臺為其尋找買家,并以每支2元的提成將買家信息告知于某。于某則安排工人進行發(fā)貨,而蔡某等則直接從于某處大批量采購假冒肉毒素,并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渠道進行銷售。為了逃避監(jiān)管,于某等人經常提醒代理商刪除所有聊天記錄、發(fā)貨轉運記錄,使得整個銷售過程極為隱蔽。
6月23日,南京江北新區(qū)檢察院正式向法院提起了公訴,針對于某等10人涉嫌妨害藥品管理的犯罪行為。隨后,法院依法作出判決,認定這10名被告人的行為已構成妨害藥品管理罪,并分別判處了他們五年有期徒刑至四個月拘役不等的刑罰。此外,法院還裁定對這10人共計處以人民幣1130萬元的罰金,同時追繳個人全部違法所得。
肉毒素不規(guī)范使用或致死亡
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肉毒素出廠價一般在800到1000元,而本案中的假冒肉毒素出廠價僅為20元。這些假冒產品不僅成分不明,而且生產環(huán)境、衛(wèi)生標準遠遠達不到藥品生產企業(yè)的要求,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肉毒素作為一種醫(yī)療用神經毒素,其運輸、儲存條件及使用方法均有著極為嚴格的規(guī)定。不規(guī)范的儲存可能導致藥物失效或產生有害物質,而不當的使用量更是會直接威脅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輕則引發(fā)過敏反應、面部僵硬等不良反應,重則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肌肉麻痹乃至死亡等嚴重后果。肉毒素成假貨“重災區(qū)”不容忽視。只有通過加強監(jiān)管、完善法律法規(guī)體系以及加強消費者教育和引導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斬斷假冒肉毒素的流通鏈條,切實保障公眾的健康安全。
【聲明】圖片來源于CCTV-1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采取適當措施。
文章來源于《醫(yī)美圈》。